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孩子偷父母的錢在商店里買東西,還能否退掉?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
導讀:有粉絲在小程序上咨詢有些小孩覺得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就偷父母錢去超市買東西,還可以要求退嗎?
是否可以要求超市退貨,需要看具體情形,孩子的年齡是關鍵。
首先,小孩如果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即該小孩的年齡不超過八周歲的情況下,父母是可以要求超市退還的。
如果小孩的年齡在八周歲以上,但是經過判斷之后該小孩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所以就是其的法定代理人來代理未成年人進行民事活動,或者對其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進行追認才行;如果其法定代理人不認同的,超市是需要退還的。
但是如果是下面的一些情形,小孩的行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1、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比如他人的贈與或者是獎勵,或是應得的報酬。
2、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即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行為,比如幫爸爸媽媽買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具,或是購置學習需要的文具等。
然后需要判斷的是小孩所購買的東西符不符合小孩的現實情況,簡單的來說,就是需要判斷購買的東西到底在不在小孩的承受和認知能力的范圍以內。
如果說經過判斷購買東西已經超過了該小孩的認知和承受范圍,比如說小孩購買的東西明顯超過了一個幾歲小朋友的承受能力,直接購買了價值兩百元的玩具,在父母知道后是有權利申請退貨的。 如果小孩購買的是自己承受能力范圍以內的東西,比如一些文具、玩具和糖果小零食之類的,父母是沒有權利要求退貨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
關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問題
根據民法總則第十九條和第二十條的規(guī)定,下列兩類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一是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除外;二是因智力障礙、精神障礙以及其他疾病導致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同意是指事前同意,即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要經法定代理人的事前同意;追認指事后追認,即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要經過法定代理人的事后追認,才能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發(fā)生效力。但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已經具有一定的辨認識別能力,法律應當允許其獨立實施一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梢元毩嵤┑拿袷路尚袨榘▋深悾阂活愂羌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例如接受贈與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通常不會因這類行為遭受不利益,可以獨立實施。另一類是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例如八周歲的兒童購買學習用品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實施這類行為有相應的認知能力,可以獨立實施。就獨立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范圍來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這兩類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同之處在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未成年人的年齡直接影響著其社會閱歷和知識能力,智力仍處于正常發(fā)育階段,還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年齡、智力這兩個因素是影響未成年人認知能力的兩個最重要因素。與未成年人處于正常的智力發(fā)育階段不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需要考慮的智力因素,包括先天的智力障礙,在正常的智力發(fā)育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智力低下,以及智力發(fā)育成熟后,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等各種原因引起的智力損傷和老年期的智力明顯衰退導致的癡呆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需要考慮的精神健康因素主要指因精神疾病引起的認知判斷能力不足的情況,不能正常參與民事活動,從事較為復雜的民事法律行為。
子女偷父母的錢犯法嗎
如果孩子偷偷拿父母的錢去買東西,那么,孩子的行為犯法嗎?
一般情況下是不犯法的。尤其是未成年人。
如果是成年子女的話,要根據情況來判斷。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一)盜竊數額,是指行為人竊取的公私財物的數額。
(二)盜竊未遂,情節(jié)嚴重,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
(三)盜竊的公私財物,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等。
(四)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在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qū)別。
也就是說,哪怕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即便是盜竊了家庭成員和近親屬的財物,如果得到了他們的諒解,一般也不認為構成犯罪。但是這種行為如果沒有得到諒解,家庭成員或近親屬主動要求警方立案處理的,就構成了犯罪,要追究刑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刑法上的近親屬僅僅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可以看出,法律對于這種“家賊”這種行為確實更為寬容,即便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也要求應當酌情從寬處理。
以上這些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孩子偷父母的錢在商店里買東西,還能否退掉?的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更多法律知識,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服務助手》
【案例】來訪者:張先生35歲 兒子6歲 張先生自述:我的孩子今年六歲,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偷東西。但是他偷的東西不是多樣的,而只是偷人家的打火機。前年我第一次發(fā)現他這個行為的時候是我們回老家,那時候孩子和我父母在老家生活,平時我們工作很忙...
李女士的孩子小靜是初三學生,今年16歲,未經李女士的許可,從家中拿走現金3000多元,到珠寶店買了一條白金項鏈,李女士發(fā)現后非常氣憤,批評了女兒。但她疑問:孩子還小,作為學生沒有能力購買貴重飾品,在這種情況下能找商店退貨嗎? 司法所解釋:這...
不算犯法,但是他們的做法有錯,雖然說他們是大人有支配權,但是所有權是孩子的,即使是需要使用,也要告知孩子并征得孩子的同意之后再使用,不溝通就隨便決定明顯有些霸道,孩子在這個問題上不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時...
展開全部 不算,把錢換成別人,比如很貴的筆記本電腦,孩子喜歡好奇需要,就拿去玩了,只是沒有說而已,那就是偷嗎? 或者說在他們的心里爸媽的錢就是他們的錢?! ? ...
這種爸爸,已經無藥可救了!{父親偷錢一般都是用于不正當行為} 你只有把錢自己放好, 不要讓他找到。 過了也沒有辦法。 總不能去告訴他吧? 畢竟家丑不可外揚!
子女盜竊父母的財產仍然屬于違法行為。《刑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子女已滿十六周歲盜竊父母的財產在法律上仍然是犯罪行為。
發(fā)現女兒偷錢怎么辦 發(fā)現女兒偷錢怎么辦?"你每次偷錢都去哪里了?"我媽媽告訴我,錢,不能偷。"那你都偷過錢干嘛去了?""沒偷過。""你跟別人分錢的時候是不是還把他也偷了?""。 我不知道。"不要告訴孩子這樣的思維過程...
不算犯法,但是他們的做法有錯,雖然說他們是大人有支配權,但是所有權是孩子的,即使是需要使用,也要告知孩子并征得孩子的同意之后再使用,不溝通就隨便決定明顯有些霸道,孩子在這個問題上不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時...
展開全部 直截了當告訴他,以后我?guī)湍阗I保健品,孩子的錢我會分階段少量多次的給他?! 〉且フ?guī)藥店或醫(yī)院買,沒吃完或家里有的不能買?! ?約法三章,要有原則的尊老愛幼……
從法律角度講,可以去告。但是從親情來講,這是孩子的不對了。父母把孩子辛苦養(yǎng)大的恩情。錢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