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傷害事故的基本法律依據我國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的規(guī)定有學校等教育機構負有對未成年人學生教育、管理、保護的義務,其是確定學校等教育機構職責范圍的基本依據。
教育部作為我國國家教育工作主管部門,其所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屬于部門規(guī)章,是一個級別低、效力低的法律規(guī)范,按照其相應的立法權限,其明確規(guī)定的學校等教育機構負有的教育、管理、保護學生方面的義務和責任,主要是規(guī)范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和學校等教育機構的管理責任,以指導學校等教育機構正確處理學生傷害事故。但是,學生傷害事故屬于民事侵權行為,對于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原則和賠償范圍,應依據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中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確定。
對《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確立的與我們人身損害賠償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相一致,不相沖突的,也可以作為認定教育機構職責范圍的參照。擴展資料:未成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遭受人身損害或者造成他人人身損害,學校等教育機構應承擔何種責任,普遍認為是一般侵權的過錯責任,按照其職責范圍和過錯大小來確定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未成年人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限于其自身成長和發(fā)育等具體情況,不能理解、辨別、判斷和控制或者不能全部理解、辨別、判斷和控制自已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對自已行為給他人或自身權益可能帶來的后果缺乏識別和預見能力,不具備對自己行為負責并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條件。因此,當損害發(fā)生時,應由對他們負有監(jiān)護責任的法定監(jiān)護人或者根據一定情況承擔特定責任的主體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以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解釋》第七條以及部門規(guī)章所規(guī)定的學校等教育機構在履行教育、管理、保護職責不當時應承擔的相應賠償責任便屬其情況之一。
如果是買了保險,那學校肯定要出示保險,你這種情況可以完全可以訴諸法律來解決,因為你弟弟在學校讀書期間,學校有監(jiān)護的義務,因為在下樓梯的時候而摔傷造成受害者身體造成大的損傷,所以學校應該負責任,但是有種情況還是要說一下,假如是學生之間吵架或者推搡等行為而導致受傷的話,學校也要負責任。
另外,學校的基礎設施完善方面看做好沒,意思是在樓梯或者是過道等地方設置一個提示沒有。
總之學校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學校是肯定要負責任的,另外學生在繳納學雜費的時候肯定有相關證明你繳納保險費用沒,完全可以憑相關財務證明要求學校出示保險單。
祝您的弟弟早日康復
原發(fā)布者:精品教育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1、學生傷害事故的涵義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fā)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二、傷害事故處理的原則 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及時、妥善三、學校舉辦者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1、學校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2、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xié)調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四、學校的職責1、進行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2、按照規(guī)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3、事故發(fā)生時,及時救助4、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jiān)護職責,但法律有規(guī)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擔監(jiān)護職責的情形除外。(第7條第二款)監(jiān)護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身、財產權益依法實行的監(jiān)督和保護的制度,其中所設定的監(jiān)督保護人叫監(jiān)護人,被保護人叫被監(jiān)護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6條及其《貫徹意見》第11-23條的規(guī)定,監(jiān)護,按其設定方式可分為法定監(jiān)護、指定監(jiān)護和委托監(jiān)護。委托監(jiān)護:
參考答案:例如:交通事故
造成的原因:社會:司機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無證駕車、超載、酒駕等;有關部門對交通運行管理力度不夠、宣傳不能到位等。學校:缺乏對學生交通安全知識的教育。家庭:家長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對孩子的監(jiān)管及教育。自我:交通法律意識淡薄,安全防范意識差。
如何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護:社會:大力宣傳交通法律法規(guī),嚴厲懲治違反交通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加大整治校園周邊交通環(huán)境。學校:對學生進行交通法規(guī)的教育,提高學生的交通法律意識。家庭:加強對孩子安全知識及技能的培養(yǎng),禁止12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騎自行車。自我: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
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內發(fā)生的,學生人身傷害或死亡的各類事故。
歸責是對法律責任的歸結。它是一個復雜的責任判斷過程,判斷、確認、追究以及免除責任時必須依照一定的標準和規(guī)則,這就是歸責原則。
對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目前的法律根據主要有:《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和《學校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就現(xiàn)行法而言,對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采取“過錯責任原則”為主體,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為補充。
學校、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其他當事人都可能成為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主體。
1.中學生應遵守哪些法律知識 中學生應該具備的法律常識 一、導語 中學學生往往認為自己很難碰到法律問題,其實,校園并不是 遠離法律的地方,學生們隨時會遇到一些法律問題,只是當時沒有意 識到罷了。在校園里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為了圖便宜,有一些...
1.我國有關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法律法規(guī)有哪些 1. 關于突發(fā)性事件、應急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散見于各類法律以及行政法規(guī)之中。現(xiàn)按大類梳理一二。2. 安全保護類: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關于原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國務院關于預...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4條規(guī)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內或者本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發(fā)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應當及時救護,妥善處理,并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學生傷害事故大致可以分為教育活動事故、學校設施事故及學生間事故三種類型。學生在校內發(fā)生人身傷...
1.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規(guī)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工作規(guī)程》。擴展資料:1、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
1.有關幼兒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 為進一步加強幼兒園依法治園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全體教職工的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和保護幼兒的能力,5月7日下午,當代之星幼兒園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題為幼師法律法規(guī)及師德的培訓培訓一共分為三部分: 一、解讀《未成年人保護...
1.班組安全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1、相關法律法規(guī):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二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yè)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
1.有關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中國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關系到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賦予落實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
1.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哪些安全常識與安全防范技能 (一)、公共場所安全防范 1、在操場、食堂、教室、閱覽室、實驗室、辦公室等場所要注意保管好隨身攜帶的物品;短暫離開時,要將貴重物品帶走。 2、請不要把手機、手提電腦等貴重物品及大額現(xiàn)金放在...
1.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識有哪些 學校和家庭加強對未成年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是預防未成年學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傷害的最好方法。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包括:(1)曠課、夜不歸宿;(2)攜帶管制刀具;(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1.10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九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遵守法律、法規(guī);(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執(zhí)行國家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三)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四)以適當方式為...